Mark 為何能在 Friendster 潰敗而 MySpace 的成功被廣為傳唱的時候成功推出 Facebook 這個社交網絡網站呢?
Mark 掌握的這六點成功要素:
野心
“最高的草會第一個被鐮刀割掉。”
Mark 對成功的定義逐漸和他智慧結晶的印記相匹配。
野心彰顯、鋒芒畢露會讓你慘敗,但要想成功,野心又必不可少。挑戰在於如何把它恰當地表達出來,並圍繞著它控制好你的情緒。
遠見
在Facebook之前,要想找到某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,你可以Google他們,但卻不一定能一次就能搜索到你想找的人。
我們已經把輕鬆找人視為理所當然了,但把“人搜索”擴展並把人們聯結起來無疑是個進步。
值得注意的還有,許多成功並不是徹底的創新,而是對現存範式的擴展和改進。
執行
“保持專注,不斷實現。”
要是回頭再看 Facebook 剛推出時的功能,你會發現它不過是個粗糙的框架。Facebook 在保持不斷新增用戶的情況下,做到了不斷地新增各種功能,就好像是在為 3 萬英尺高空的飛機更換引擎一樣,絲毫沒有猶豫。人們容易恥笑Facebook 在隱私檔案等問題上發生的失誤,而看不到 Facebook 進化和成長的速度。
決心
早在1995年,Jobs 補充說道:“創業者有成功和不成功
決心、驅動力、韌性或毅力是 Mark 所展現來的最大的變量:他剛開始時埋頭寫代碼,讓 Winklevoss 兄弟措手不及;向其它大學擴張;向 MySpace 發起進攻;抵御來自 Winklevoss 兄弟的法律訴訟;再三向人們的隱私滲透(這仍是Mark的命門所在)。但是,他卻沒有盲目冒進。
Mark 不斷提醒著人們:尋求原諒要比獲得同意更加容易。
這些是頭四個特徵:很大程度上是與生具來的、可被學習的、能被控制的。但缺乏下面的這兩點,成功也無從談起。
運氣
發大財靠運氣,發小財靠勤奮。
面對現實吧:Mark 的運氣好到了極點。運氣讓他遇見了 Sean Parker,他把Mark 介紹給了 Peter Thiel,而要是沒有 Peter Thiel 這個夥伴和首位外部投資人的支持,他的 CEO 位置很有可能不會直到今天還坐著。
時機
Google 不是第一個搜索引擎,Youtube 不是第一個視頻分享網站,Facebook 當然也不是第一個社交網絡。Geocities、Tripod、Friendster、Tribe Networks 和 MySpace 等幾個就出現在它之前。
人們把 Facebook 的上市和 Google 相提並論,這點不難理解:Google開啓了互聯網新的快速發展時期,而Facebook則尾隨在Zynga、Groupon、LinkedIn、Demand Media和Pandora的後面而這5家公司的進展都不太順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