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如此便利、社群如此發達。怎麼感覺高科技沒有帶給我們便利,反而帶來更多麻煩?數位工具真的能夠帶來效率嗎?
或者,你需要學會五個基本「清空」動作
幫你「清空數位的雜質」
幫你「清空數位的雜質」
1. 清空排程
To-Do List 愈排愈長,延遲事情愈來愈多,最後索性只好放棄這份「理想化」清單?「清空你的逾期清單」。
如果你能放心的去「清空逾期清單」,那麼首先你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拖延、挫折,你知道自己完成不了,並且你繼續掌控那這些事情要改到什麼時間完成,重新再來,沒有什麼丟臉的。
2. 清空新聞
網路上有太多接收新聞的工具。
然而,你應該善用手動管理的最強新聞訂閱服務:「Google Reader」
然而,你應該善用手動管理的最強新聞訂閱服務:「Google Reader」
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個認知:「不要把Google Reader看完」。
重點永遠是,你看了多少,吸收了多少,這就夠了。
我每天固定時間花在Google Reader上,看多少、算多少,時間到了,我就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了,這時候一個按鍵,一定「清空所有未讀的新聞」。
我每天固定時間花在Google Reader上,看多少、算多少,時間到了,我就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了,這時候一個按鍵,一定「清空所有未讀的新聞」。
3. 清空信箱
天下班前一定做一件事情,那就是清空 Gmail 收件匣。
不是刪除所有還沒看的郵件,而是快速把重點郵件瀏覽過,給它們需要的回覆或等待處理排程,然後讓收件匣是空著的。
空著的收件匣,讓明天可以繼續接收重要的郵件(當然,我這裡說的是Gmail真的幫你過濾出來的重點郵件)
4. 清空桌面
這裡說的桌面,當然不是實體的桌面,而是電腦螢幕上那個作業系統桌面。
每天的工作中,我可能把一些臨時使用的檔案、文件丟在桌面上,所以我會在一天的結尾做一個「清空桌面」的動作。
5. 清空腦袋
這裡說的腦袋,當然是指真正在你脖子上的那顆腦袋。
數位時代,知識與內容你都可以「移出自己的腦袋」。
其實,前面提到的待辦事項清單、行事曆,或是Evernote,這些數位工具的用途就是幫助我們「清空腦袋」。
你不可以忘記的東西都已經儲存在不會把你忘記的工具裡,這才是最終極的清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