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一家發展初期規模不大的創業公司來說,如果不幸聘用了幾個能力一般的“二流”員工,可能公司的發展就會受到不小的影響。但是創業公司也往往面臨這樣的困境:面試的時候很多候選人說得天花亂墜哄得你心服口服,但是實際招進來之後,才發現他們大大“言過其實”。
但事實是,中國人以和為貴,前同事們也常說些不痛不癢的客套話,對於潛在員工的鑑定並沒有多大參考價值。
這個時候,創業公司應該怎麼辦呢?這裡有一個小竅門,這個竅門利用了人們的懶惰本性。具體怎麼實現呢?很簡單,你只要給潛在僱員 A 的前任或者現任同事 B 發一封這樣的郵件:
您好,我正在考慮聘用 A 任*** 一職。
如果您跟我一樣,你應該能理解,我並不想浪費您和自己的時間打調查電話。
所以,除非您覺得 A 的工作表現出色(是你所共事同事前10%)否則請您直接無視這封郵件。
但是,假如您真心覺得 A 很優秀,我非常期待收到您的回信。
衷心感謝!
在你發送郵件之後,會出現下面三種情況:
第一種情況:很有可能你壓根收不到回信。
那麼恭喜你!你已經幫你自己剔除了“二流”員工了。你也不用再跟B浪費時間電話核實了。
那麼恭喜你!你已經幫你自己剔除了“二流”員工了。你也不用再跟B浪費時間電話核實了。
第二種情況:你收到了 B 的回信。B 承認你的潛在僱員A非常優秀,並願意為你提供更多信息(多發生在 A 已經離任)。
同樣恭喜你!你可能找對人了。所以,這回你有必要跟B談一談,更多地了解A的情況。
同樣恭喜你!你可能找對人了。所以,這回你有必要跟B談一談,更多地了解A的情況。
第三種情況:你在 5 分鐘之內馬上就收到了B的郵件回复。在郵件中,B還向你確認 A 是不是準備換工作(多發生在A準備離任)。
真心恭喜你!你這回找對人了。這種情況我自己(Nir Eyal)就碰到過幾次,當時,我們馬上給這些候選人發了 offer,他們進了公司之後也確實表現優異。
不過,為了保證信息的可信度,你可以多給幾個人發同一封郵件。問的人越多,結果也就越可靠。
行為科學
為什麼這個方法能奏效呢?其實說到底,這種做法利用了“默認選項”的神奇魔力。
根據學者埃里克·約翰遜和丹尼爾·戈爾茨坦